辐射知识知多少?

生活在地球上,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到各种辐射的照射,包括来自于食物、房屋、天空大地、山川草木、身体内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等天然本底辐射,和来自于夜光表、乘飞机、做X光检查、吸烟、看电视等的额外辐射。虽然身边的辐射较多,但并不意味着公众生活在危险之中。公众所受到的辐射80%以上来自于大自然,如果没有辐射,生物将无法生存。射线防护

 

辐射大致可分为两种,一种是非电离辐射,另一种是电离辐射。

我们通常所说的“电磁辐射”指的都是频率不足以破坏分子间化学键的“非电离辐射”。例如,高压线、变电站、手机和手机基站、WIFI路由器、微波炉等。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,电磁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,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“伙伴”。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引发了一些忧虑,常常会听到有人说,科技虽然发达了,但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却变差了,凡是用电的日常家用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,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,真的是这样吗?

 射线防护

正如“脱开剂量谈毒性”一样,“脱开剂量谈辐射”也是不妥的。那么如何衡量电磁辐射的“大小”或者“剂量”呢?我们一般用电磁辐射的电场强度(单位为伏/米,V/m)来衡量。对于低频电磁辐射,我们还需要考虑其磁场强度(单位为特斯拉,T),微波、射频等高频电磁辐射还要用功率密度(单位为W/m2)来衡量。为了探究电磁波对人体的作用,我们还使用比吸收率(SAR,单位为瓦/千克,W/kg)来衡量一些接近人体使用的电磁设备的辐射的作用。例如,人体不同身体部位接受辐射的安全暴露限值是不高于 1.6 W/kg,研究发现,WiFi 信号对人的头部造成的辐射值仅有 0.0057 W/kg,比限定的安全值低了 280 倍!所以WiFi辐射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,它的辐射是非常微弱的。

 射线防护

 

 

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本底辐射对人体并不会造成伤害,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忧。

但是,具有某些特定用途的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就较大,比如用于γ探伤、放射治疗和辐射加工等放射性深度较高的辐射,这种称为电离辐射,对人体健康有伤害性,应该尽量避免。如果遇到工作场所或包装容器上有“当心电离辐射”的标志时,要尽可能地避开。

 

针对电离辐射的防护手段有3种:一是距离防护,尽量远离;二是屏蔽防护,用混凝土、铁或铅做成屏蔽体遮挡射线;三是时间防护,尽可能减少接触时间。

许多时候,人们对事物产生恐惧或疑虑,是因为理解不够深入。如果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事物,不简单盲从主观影响或他人评价,通过阅读大量的科学研究原文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,就能较好的辨别吸睛标题下是“真知”还是“伪科学”了。

 辐射防护


分享到